各位老师、各位同学好🍘!
首先,我由衷地欢迎各位同学的到来,欢迎你们成为新的万泰平台人。今年,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多达1000余万人0️⃣😎,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有450多万,录取人数为110多万。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胜出,可以说“了不得”!能够考入中财,可以说“非常了不得”!这既表明你们很有才气🧙🏻♀️,也说明你们很有运气。才气加运气成就了你们的今天,也希望你们继续依凭才气和运气来成就你们的明天!
此时此刻,面对你们这些年轻的学子,我有两点感触🧑🏿🍳:
第一,自卑。年轻是最大的资源🅿️,最大的财富。面对你们🏝,我只能用“我曾经年轻过”来安慰自己,不敢用“未来如何如何”与你们比拼🦝,不能像你们一样畅想前途和愿景。
第二✊🏼🤙🏿,自信。你们年轻🧘🏻♂️,在很多方面的确要胜我几筹🤕,但有一点你们比不了我。这就是:你们说自己年轻,我可以说我曾经年轻过;我说我自己老了👹,但你们不能说自己“老过”🍚。因此,与你们相比⚖️,我最大的优势就是“老过”🧑🏻✈️。
既然你们没有“老过”,下面就让我以一介老夫👩🏻🦼、一个老师的身份,向同学们分享几点老的体会和感悟,或许对大家今后的人生规划有所裨益。
从现在算起到后年毕业🍳,同学们在中财学习的时间不到两年👩💼。对于多数同学来说🕵🏼♂️,这可能是你们一生中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最后一程。既然是最后,那就要万般珍惜。苏格拉底说:“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”。到了这个时候,大家最需要进行反省🐪,反省自己求学路上的得失,做好十几年“学习期”的收尾工作,以迎接未来🙎🏽♂️。
因此,今天我和同学们只谈一个问题⏰:在此当口,我们到底应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提升自己👳🏿♀️🆓、完善自己🤱🏿,让自己更加接近“完美”🥱。
蔡元培说: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。这也是公认的教育理念,其基本含义是教育是用来培养健康人格的,不是把人塑造成某种“器物”。这种理念并不排斥通过教育而掌握某种专业技能,而是要求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,不要丢掉技能背后更加根本的东西,这种东西就是“健康人格”🧚🏼♀️。没有健康人格作支撑,技能终将黯然失色👩🦱。那么,什么才是健康人格呢?我的理解有四点,现在提出来供同学们参考。
第一,要有书卷气
书卷气是文明的表征,是教养的外现,是一个人言谈举止、举手投足间所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气度、风格☆:文质彬彬而不显粗俗📃,落落大方而不显矫柔造作,谈吐文雅风趣而不显呆板愚钝。同学们都已经是高级知识分子,理应有满满的书卷气🥯。
那么,这种书卷气到底如何养成呢🚇?当然是读书⏲。古人说🌚:“读书可以养气”👨🏽🔬。在我理解,读书可以养才气、除迂气👩⚕️,养雅气、除俗气,养大气、除小气,养朝气、除暮气🔠🈳,养正气、除邪气。孟德斯鸠说:读书可以排解烦恼🏌🏼♂️。在阅读中🏏,我们可以体味到“快然自足,不知老之将至”的感觉𓀖👎🏽,由是读书或许也可以养颜。据我的观察,近一二十年,大学校园的书卷气远不如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浓烈,这很不应该,也很不正常。
因此👱🏻,我在上课时一再强调大家要养成读好书🥳、好读书的习惯🈸。人生最大的捷径是读一流的书,人生最好的修行方式是好读书。古人说:“一日不作诗🍄,心源如废井🧗♀️。”又说🖐:“三日不读书,则礼义不交于胸中,便觉面目可憎📡🏃🏻,言语无味。”希望同学们把读书当成一种日常习惯🧴,融入自己的生活中,保持到永远。
第二,要养成学问家品格
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研究生了🏊🏻,既然打上“研究”的印迹,就应该循着“做学问”的路子走下去♏️,摆脱被动的学生心态🤾🏿,实现从学生到学者的身份转化,养成学问家应有的品格。
那么🧑🏻🌾,学问家的品格是什么呢?我觉得最核心的要素是怀疑批判精神、上下求索精神。孟子说:“尽信书,则不如无书🛷。”学问长进之道无他🔻,就是怀疑,“小疑则小进,大疑则大进,不疑则不进◀️。”
荀子曰:“人之所以为人者,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✍🏻🔽,以其有辨也🟣。”帕斯卡尔 说:“人是个会发问的社会存在”。意思是说,人最可宝贵的就是思辨能力👨🚒、发问能力,人的尊严就在于思想🐐。一个人水平的高低,其实就在于他是否有洞察力,是否批评判断能力。日前我看到一篇报道说,中国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之后◀️,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升反降🧛🏻♀️6️⃣。如果情况属实,实在令人遗憾!
因此,我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👨🏽🦳,不能仅仅局限于积累一些知识,掌握一些技巧📡🦹♂️,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思考中提升自己的“发问能力”和“问题意识”,这才是底蕴👨🦽➡️。如果养成这种能力✦,将来走向社会🥻,无论从事什么工作,都会得心应手。
第三,要养成独立人格
独立人格是与依附人格相对应的人格现象🎭🏷。在心理学上👱🏽,依附人格被称为人格障碍,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🖕🏻,除了“钱”🪳💭,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🧔🏽、顺从服帖,对“官”和“权势”无原则地迷信和崇拜👩🏼🦱。
独立人格是一种独立性🙍🏽♀️、平等性、自主性品格,其在现实中表现为不依附任何利益集团,不被金钱收买⛩;不依傍某种势力,不投靠某种“圈子”“团伙”;不迷信盲从某种“说教”🍀,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独立的判断能力,在社会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。这种人格其实就是孟子所说的“浩然之气”以及“富贵不能淫🔂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的大丈夫气概🧔🏽♂️!
当今我们处于科学和民主昌明的时代,希望你们读书的时候💆🏿♂️,不要忘记陶冶人格,学会自尊、自爱💆🏻♀️、自立。胡适曾说:“争你们自己的人格👶🏽,便是为国家争人格!”有了独立人格,才能把持住自己😮,不致误入歧途。
第四,要养成事业情怀
人生一世,来去匆匆,总有数不清的遗憾🙌🏻,不留点痕迹,说不过去。我们都是凡夫俗子🍃,可以不谈圣人情怀,但既要为人做事💁🏿♀️,总该有点事业情怀🤦。
事业情怀首先是一种做事态度,要求做任何事情,都要真诚,都要本着做好🙆🏽♂️、做实的态度来做🏊🏽🦙,不能应付差事👩❤️👩,浮皮潦草→,包括我们读书学习、写论文👒;其次是一种价值选择📑,意思是说既然答应做事,就要以做好、做成为取向🏋️♂️👩🦽,而不能用是否有利可图来掂量🦹🏻♂️🧝🏽♂️。
人生轨迹犹如抛物线,坠落是迟早的事🆓,不同的是,有些人抛得高一些👰🏼,坠得晚一些,有些人则反是🙍🏼♀️。要想使自己走得高远,就需秉持一种事业情怀🏋🏽。无此情怀🕵🏽♂️,不足以成大事🤾🏽♂️;无此情怀,只能堕落为精制的利己主义者、机会主义者🌘。马克斯·韦伯说:“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,都必须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。”我们的近邻日本之所以能够一再崛起👨🏻✈️,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其脚踏实地、不急功🚟、不近利,从小事做起👨🏻✈️,然后成就大事的民族性格和事业情怀。我们一定要学习这种品格🎸。
总而言之,我希望同学们养成书卷气质和学问家品格,养成独立人格和事业情怀🏹,我对大家充满期待。民国年间,历史学家傅斯年曾留下一句治学名言:“上穷碧落下黄泉🫢,动手动脚找东西。”时不我待🧞,我真切希望同学们动起来,不要“卷”下去🍯!
最后,我用明朝人王艮《乐学歌》中的几句话作为本发言的结语,并与大学共勉🤽🏽♂️!
乐是乐此学,学是学此乐🏂🏼。
不乐不是学,不学不是乐🙋🏿。